各位道友,各位同修: 大家為弘揚佛法來到這里,殊勝因緣讓我們坐在了一起,作為一個藏地僧人,感到十分高興。大......
走向覺悟的道路 ——《菩提道次第心傳錄》譯者前言 “菩提道”的“菩提&rdquo......
從什么不是幽默感來看什么是幽默感,會很有趣。缺乏幽默似乎是由于以“冷酷的事實”為本的......
念誦修法降咒皆戲論; 融攝一切六字即法音。 一切音聲無異觀音言; 聲空不二如咒誦嘛呢。 咒語是金剛乘修行的要素之......
以前有弟子問我:“怎樣才能安樂?” ??? 我想這是個很好回答的問題:“放下執著就會安樂。” ??? 可是很長......
每個人都有善良的一面,關鍵是我們要知道怎樣去激發和培養這些會給自己和其他人帶來幸福感的品質。 布施是突破......
什么是“本尊”?怎樣可以知道自己的“本尊”是哪一位? 諸佛有無量之多,其化身更是無量;諸大......
大藏寺堪布格西洛桑嘉措關于在家佛教徒修學方式的建議
許多人對佛教中“出離心”這個概念存在誤解甚至排斥,把佛教的強調出離心看成是消極避世的表現。什么是真正的出離心......
事實上,在印度與西藏兩地都曾存有許多種的時輪金剛傳承。直至今日,我們在西藏最重要且最廣為人知的時輪金剛傳承有......
我們于日常的修行、或睡夢之中,可能屢屢逢厲妖及魔障等惡業的強烈影響。這些現象發生的時候,我們絕不可以意圖殲滅......
惡見分為五種。 ( 一 ) 壞聚見 ( 薩迦耶見 ) ......
有些疑是有用的,懷疑貪、嗔以及事物對自己的顯現方式是一種積極的疑,但是這里所說的是傾向于錯誤的迷惑。疑尚未得到結......
嗔夸大對象的缺點或主觀地想象不存在的缺點,然后就對它不能忍受,而想要離開它或毀壞它。 嗔并不是外在的行為,而是內......
貪是一種心所或內心的態度,它夸大對象或人的優點,或主觀地構想本來不存在的優點,然后心里有了某人或某件東西的一幅漂亮的......
作為學佛的人,第一種應該修習的質量是遠離偏執,內心開放,不為貪嗔所主宰。如果我們心里充滿了貪嗔、傲慢、嫉妒,或自......
心是善與惡唯一的制造者。在我們心中時常生起許多念頭,雖然它們沒有轉化成言語或行動,可是還有很強的正面或負面的......
在此,提供修持者,尤其是剛入門的人一些經驗之談,或許會稍有幫助。 初學者常常會失了平衡,因為他們以一種非常新鮮......
禪修對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是很重要的。人們認為禪修很復雜,這并不是事實。當然,禪修有許多的階段和層次,但所有禪修最......
大乘和小乘的區別是什么呢?就是有沒有菩提心。 什么是菩提心?說起來很簡單,每個人都會說:為了度化一切眾生而發誓成佛......
現在,無論是在漢地還是藏地,許多人都自詡為佛教徒、居士、出家人,經常放生、磕頭、修五加行。很多人也以此而沾沾自喜,認為......
如果從廣的角度來講,外道和佛教的見解、修法、行為都不一樣,最后獲得的結果也有很大差別。但最關鍵的差別,就是皈依......
聽聞佛法時的正確行為,分為應避免的與應采取的行為。 (二)應采取的行為 聽聞佛法所應采取的行為,以下列四......
聽聞佛法時的正確行為,分為應避免的與應采取的行為。 (一)應避免的行為 應避免的行為包括:1.器皿之三過;2.......
聽聞佛法的正確方式有兩方面: 一、正確的態度; 二、正確的行為。 ? ? 正確的態度,是將菩提心(證悟之心......